【賓爵腕表文化】2003年積家發布第一代球形陀飛輪時,鐘表界掀起了一股“陀飛輪”熱潮,球形陀飛輪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結束了我所說的“陀飛輪之戰”。在此期間,不同品牌相繼發布了自己的陀飛輪家禽縱向結構腕表。在當時,陀飛輪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極其復雜和獨特的工藝。理論上,當時只有世界頂級手表品牌才有能力做出極其精致的陀飛輪手表,而且也不是人人都有的。積球陀飛輪的出現,將陀飛輪的發展和設計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成為這場“戰爭”中的佼佼者。
說到積家,球形陀飛輪1號無疑是積家產品線中獨一無二的杰作。自1890年起,積家在汝拉谷的工作室開始制作精美復雜的手表。秋拓一號是積家首次嘗試將超復雜功能應用于腕表。它叫卡爾。177機芯由不少于679個部件組成,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在這款機芯中,四項復雜的功能格外耀眼:球形陀飛輪、萬年歷、雙逆跳月份顯示、時間方程式。除了這些驚人的功能之外,Cal。177機芯也有8天的動力儲存。這一切,從最初的組裝到最后的調整,都是由一個鐘表匠完成的。
“陀飛輪1”的名字來源于積家在2003年最引以為豪的成就:一個繞兩個軸旋轉的球形陀飛輪。陀飛輪的發明,眾所周知,是為了平衡重力對擺輪的影響,造成走時誤差。然而,寶璣先生在19世紀發明的這種裝置只限于懷表。對于一個不停變換方位的手表來說,這樣的發明是無法滿足日常佩戴需求的。可以說,在發明了一套能夠雙軸運轉的陀飛輪之后,積家真正為腕表發明了陀飛輪。
球形陀飛輪的90個零件中,從打磨到拋光再到最后組裝的步驟全部由手工完成,總重量不到一克。只有最優秀的制表師才能參與制作這款精美的藝術品,而整款腕表的設計則由最先進的數控機床完成。對它的研究如此深入,測試如此頻繁,以至于當組裝出第一個球形陀飛輪的樣機時,整個系統都能運行得無可挑剔,完美無缺。
在手表的背面,藍寶石玻璃的后面,有一個向后跳的閏年指示器。整個機芯背面采用了德國銀,讓整個機芯看起來更加大氣,錯落有致。表盤的制作也是積家的一大成就,它采用了完全鏤空的黃金和砂巖表盤,并用圓形圖案裝飾。原本用來固定復雜功能的結構,更是以鏤空的形式呈現出來。透過正面的藍寶石玻璃,藍色涂裝的指針優雅地觸摸著表盤,與表盤相得益彰。設計這款手表的藝術家用極其細膩的筆觸雕刻了每一個零件,稍有不慎,整個零件都會碎掉。藍寶石表盤也極為精致,正反面都經過拋光處理,幾乎看不出任何斜面。延伸至6點鐘位置的加厚鏡面,讓觀者可以從任何角度無障礙地欣賞到玻璃下令人驚艷的球形陀飛輪運行姿態。
在此基礎上,積家還在2012年SIHH日內瓦高級鐘表國際沙龍上發布了雙翼陀飛輪等腕表,但都沒有丘拓一號的美譽,以我的愚見,丘拓一號完全有理由成為積家本世紀最重要的具有復雜功能的腕表。秋拓一號在拍賣行的表現更加證明了這一觀點,甚至高于當時的零售價。對于一塊不是百達翡麗的手表來說,這樣的表現無疑是非常驚艷的。原因可能是秋拓系列產量稀少,后期推出的秋拓1號、秋拓2號、秋拓3號呈現的風格差異較大。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秋拓一號發布的時候,市面上的球形陀飛輪產品非常少,其中只有格魯貝爾福賽(Greubel Forsey)和弗蘭克米萊(Frank Mille)可以作為替代品,但這兩款腕表都沒有秋拓一號的觀賞性和復雜功能,再加上2004年秋拓一號的發布正值上世紀陀飛輪普及中期,因此秋拓一號成為了這一時期最重要的腕表。
2017年11月,全球最后一款限量30臺的秋拓1號單品宣布發售,大中華區只有一臺。除了在拍賣行重新購買這款手表,你只能同時購買積家的大自聲和積家的三面轉才能申請擁有秋拓一號,積家用了將近15年的時間才完成了整個限量產品的制作。然而,只有少數人能親眼目睹這一驚人作品的運動,但我相信積家無意滿足這些買得起這款昂貴手表的買家。更重要的是,在計時的歷史長河中,它掙扎著,突破著,挑戰著一切不可能的決議。